- · 《安徽农学通报 》编辑部[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杂志社[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杂志社[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栏[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投稿方[10/30]
农学学生的日常:养鱼、抓牛、保卫“毕设”?学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丁一:我们不会光鲜亮丽地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我们更多的是下到基层的农场,或者是去田地里干活。这不光对体力有挑战,也对脑力有挑战。其实,网上有很多人可能会说自己的专
丁一:我们不会光鲜亮丽地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我们更多的是下到基层的农场,或者是去田地里干活。这不光对体力有挑战,也对脑力有挑战。其实,网上有很多人可能会说自己的专业不好,比如“现在流的汗和泪,都是当时选专业脑子进的水”。我觉得,这对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把注意力放到学科上面,而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做到和别人不一样。
一线甲方怎么说?
【来源:央广网】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丁一: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前三年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并不是每天都能接触动物。“动物出逃”事件多发生在本科生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需要把牛或者其他动物牵到教学楼。第一次,牛可能愿意走,但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学生再去牵牛时,牛可能就不愿意了,甚至看见人扭头就跑。以前也确实出现过全班到处抓牛的情况,现在,会先给牛一点镇静的药物。而保卫“毕设”也是很多农学生的日常。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就提醒过,学校里实验田中的农作物千万不能碰、不能摘,是别人几年的研究心血。
丁一:理论和实践都非常重要。我认为,理论的重要性占30%,实践占30%,还有40%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对学习能力更高一级的要求。
记者:富赜 刘飞
监制:白中华
华中农业大学2018级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汪原震:我大三时参加了一次生产实习,我所在的小组是养鲈鱼的。我当时非常感慨,因为我发现渔场的师傅看到鱼的行为,一下子说出鱼的需求,比如需要投多少饵料,用什么药。而我们可能还会想着翻书。实践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汪原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的兴趣在农业方面,我真的觉得可以来报考。很多人在大学里感到迷茫,其实原因不在于这个专业的发展空间,而在于学习的过程中就没有了兴趣。而且,农学产业是一直都在的,产业升级也是会在的,所以,这其实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升通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华中农业大学2019级张之洞班(智慧农业)学生罗光春:我觉得智慧农业已经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今很多企业都在进军智慧农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如果能为提升我国农业实力贡献一份力量,也算是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编辑:潘雨薇 杨冉
他们还会“劝人学农”吗?
农业领域返乡创业者陆多红:我曾经在省植保站和一家农药企业工作过2年。在服务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存在着一些不科学性和盲目性,这让我意识到我的主场应该在基层农村。所以2018年的时候,我选择自主回乡创业,在此期间,我发现未来的农业会向智慧农业转型,所以,目前最需要、最稀缺的还是专业技能比较强的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能力的人才,能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最大的生产效益。
养鱼、抓牛、保卫“毕设”……农学生的日常?
抓牛、养鱼、保卫玉米……这些真是农学学生的日常吗?学农到底值得吗?什么样的农学毕业生更受欢迎?农学教授、学生和农学毕业又返乡的创业者在《新闻超链接·向往的专业》中为您寻找可能的答案。
央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这几天,在各所高校的招生活动外,还有不少“野生代言人”。比如,云南农业大学的一位同学。他拍了一段小视频,欢迎大家报考云南农业大学。他站在一块农用地前,正说着“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就转头朝着在地里驾驶农机的同学说“小声点”,随后,还立马解释说,“他不是学校里面的”,喜剧效果拉满。这段视频发出后,有网友评价说,“推荐挺好的,下次不许再推荐了”。但是,有更多的人从这条视频中看到的是对“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的生动演绎。学习农业科学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一线实践。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zonghexinwen/2022/0701/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