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农学通报 》投稿方[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栏[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杂志社[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杂志社[10/30]
- · 《安徽农学通报 》编辑部[10/30]
农学专家当顾问大畈村真的变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4月,安徽金寨县双河镇大畈村高山茭白种植基地,层层茭白构织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梯田图,一颗颗抽着嫩芽的茭秧长势喜人。 种植基地主人叶乃军感慨道:“农时不等人,天气转暖,
4月,安徽金寨县双河镇大畈村高山茭白种植基地,层层茭白构织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梯田图,一颗颗抽着嫩芽的茭秧长势喜人。
种植基地主人叶乃军感慨道:“农时不等人,天气转暖,耕田、选秧、入田,一刻不能耽搁,忙起来,中午都没时间回家吃饭。”
前几年,叶乃军还是贫困户,靠种地为生,一年收入不足5000元。短短几年时间,从贫困户到种植大户,叶乃军发生了“大转变”,这一切得益于安徽农业大学扶贫工作队的帮扶。
2015年9月,安徽农业大学向该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学校招生就业处科长吴辰华任扶贫队长和该村第一书记。“房子破,卫生差,道路环境差,走一路颠到吐,连居民用电都不正常。”40岁的吴辰华回忆说。
刚来的时候,村里人也“冷眼看待”,省城大学来的年轻人到村里走访,村民要么避而不见,要么沉默不语。“干实事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工作队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深度贫困的“硬骨头”给啃下来。
要想富,先修路。吴辰华带着村班子上下奔走,争取资金。一年时间,大畈村建成7条硬化道路。第一条水泥路正式通行时,村民们激动地燃起了鞭炮。
路修通,也打通了工作队和村民的“心路”。趁热打铁,工作队开始做第二件大事:易地搬迁。可第一批原计划搬迁的村民到时却无一人响应。搬迁资金哪里来?搬出后我们能干什么?原来,村民们有太多的顾虑。
让“明白账”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家,打消大家的顾虑。连续几周,工作队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送政策、听心声,晚上在办公室测算每家每户的搬迁明白账,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很快,村民签下了易地搬迁安置协议。去年年底,已全部搬入新房。
人心齐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大了。让老百姓脱贫,关键是要找到能致富的产业,这也是工作队要做的第三件大事。工作队请来了学校农业专家,为大畈村的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大畈村平均海拔60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水土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没想到,学校来的几个农业学科专家把村里生态环境、土壤情况看了一遍,却发现处处是“宝”——发挥高海拔地区的环境优势,打造高山有机农业,一定能闯出一条致富路。话虽如此,村民却不“买账”,叶乃军也是半信半疑,在工作队动员下,他先试种了几亩高山茭白,换品种,强化田间管理,没想到,一季下来赚了不少钱。
“专家的话真管用!”这极大增强了叶乃军的信心,3年时间,他把茭白种植面积增加到20亩,纯收益增加了十几万元,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
几年间,该校先后组织20多位农学专家担任大畈村产业顾问,现场帮扶加线上指导,帮大畈村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高山茶叶、有机香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017年,大畈村由原先的深度贫困村顺利脱贫出列。
扶贫工作为解决大畈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创建了“安农扶贫公社”微信群,发动学校教职员工众包、众扶、众购,将大畈村优质农产品搬上餐桌。此外,还鼓励村民做电子商务,并邀请学校农业专家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开展多场培训,增强村民自我发展能力。
如今,在安徽农业大学技术帮扶和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大畈村一批批优质产业已经建成。其中,近千亩高山有机香稻基地,连续3年实现增产增收,并完成有机认证;大别山黄牛养殖农场规划雏形已现;天麻、野菊花、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蓄势待发……大畈村群众正走在发展致富的“快车道”上。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qikandaodu/2021/0718/1471.html
上一篇:新时期作物栽培学金课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农学类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