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逻辑理路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中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价值内涵和独特精神气质的、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教育价值和认同价值的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中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价值内涵和独特精神气质的、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教育价值和认同价值的文化形态。无论是历史的视角,还是现实的考量,红色文化在展现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生死与共,还是通过红色文化记忆构建政治认同,筑牢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精神基础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安徽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当前,如何有效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蕴涵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成为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精神纽带,是安徽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主体自觉和公众参与两个方面讨论安徽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问题。

一、有效传播:安徽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逻辑指向

当前,安徽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举措:一是修复、新建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基础设施;二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在清明节等节假日组织大中小学生去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专门设置党性教育单元,让红色文化走进干部培训课堂;三是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报道,营造传播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四是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但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影响安徽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播,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更为注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利用和开发,较少关注红色文化的实际传播效果。从受众的角度看,仍然存在一些红色文化意识较为淡薄的群体,在我们的调研中,有的被访者认为革命年代是过去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有的被访者认为当下有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导致了自己对红色文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鉴于此,从传播主体和受众两个角度进一步提升安徽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已然成为安徽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逻辑指向。

二、主体自觉:安徽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逻辑必然

传播学认为,在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传播主体,传播主体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1.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领自觉

安徽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首先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领自觉,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要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成为支配人们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总是要凭借一定的制度、设施为传播的手段和工具,而只有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才能承担起这一责任。”[1]安徽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着调动资源和创造完善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外部环境的作用,各种各样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红色文化名人故居等场所,这些场所是传播红色文化的生动教材,理应由党委和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落实完善。在赋予红色文化资源经济功能的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进一彰显和突出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化和育人功能,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安徽红色文化的生成、发展过程、蕴含的独特价值及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引领是从事红色文化传播的精神动力,作为传播主体,安徽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进一步坚定红色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自觉,在认知自觉的基础上做到引领自觉,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制定红色文化发展战略,完善传播红色文化的相关机制,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增强制度的作用力和执行力,为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相关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自觉

安徽红色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开放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相关理论工作者在对安徽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普及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没有理论队伍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安徽红色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大众化和时代化。因此,提升安徽红色文化传播效果,需要相关理论工作者做到研究自觉。在提升安徽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方面,理论工作者要不断深入对安徽红色文化的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丰富对安徽红色文化的认识,推进安徽红色文化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特别是在用红色文化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方面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用红色文化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是一个文化命题、社会命题,更是一个政治命题,需要理论队伍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给红色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提供强大理论支撑,通过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推动安徽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网址: http://www.ahnxtbzz.cn/qikandaodu/2021/0322/772.html



上一篇: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安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下一篇:安徽老年妇女养老服务情况调查

安徽农学通报投稿 | 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 安徽农学通报版面费 | 安徽农学通报论文发表 | 安徽农学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